瓊林苑上,謝淵和衆人寒暄了一番,本想重新回到角落坐下,哪知二皇子再次開了口。
這一次衆人都聽出來了,二皇子在故意爲難謝淵,這次進士們望向謝淵的眼神就沒有剛纔那般熱切了。
還未進官場,就先得罪了一位皇子,即便謝淵是狀元,恐也升遷無望了。
面對二皇子的刁難,謝淵神色如常、鎮定自若,四兩撥千斤都擋了回去。
坐在一邊的沈閣老、姜尚書望着這一幕,對視了一眼,謝淵當真機智。
大皇子宋承看了一眼喫癟的宋閩,心情不錯的端着酒杯站了起來。
“狀元郎當真是好文采,我敬你一杯。”
“多謝大皇子。”
衆人望着站在一起的兩人,謝淵雖爲二皇子不喜,但看樣子好像獲得了大皇子的青睞,嗯,到底要不要和他結交還需再觀望觀望。
接下來大家心思各異,表現自己的同時,時不時望一眼對面的小涼亭,反倒沒有喫多少佳餚,這倒是便宜了孫景、謝淵。
特別是孫景,離開時腰圍胖了一圈,多虧謝淵和李睿爲他打掩護,這纔沒被人瞧出異常來。
謝淵和孫景二人分開,正欲回家,一僕人走了過來:“謝狀元,我家閣老請您過去一敘。”
謝淵頷首,扭頭叮囑了周斌兩句,這才隨僕人離開。沈閣老會請他,謝淵並未感到意外,也猜到了沈閣老請他的原因。
一雅緻的四合院中,沈閣老看着走進來的人,開門見山道:“憑着一篇策文,你已入了聖上的眼,在翰林院苦熬一年,你就可到六部任職了。”
沒有和妻子成親之前,謝淵也是這樣打算的,那時他從未想過要外放做官,但現在不一樣了。
“多謝您指點,不過暫時我並不打算入六部。”
沈閣老聞言多少有些詫異。
“可是你師父對你有別的安排?”
謝淵點點頭。
“哪裏?”
“沅江府。”謝淵並未隱瞞沈閣老。
沈閣老微微挑了挑眉。
“沅江府富裕,很難再做出政績來,爲何選沅江府?”
“先允學生賣個關子,閣老很快就知道了。”
沈閣老聞言並未再追問,而是轉移了話題。
“仕途之初要低調,但一旦機會來了,一定要第一時間抓住,因有些機會,這一生往往就這麼一次。”
謝淵立即向沈閣老行了一禮;“學生多謝閣老指點。”
沈閣老這是在隱晦地提醒他,入翰林院後,一定要謙卑、低調。
畢竟他是今年的狀元,先前已經夠高調了,如果入翰林院還是如此,很容易會被同僚所不喜,排擠。
但如果聖上召見,就一定要抓住機會,想要在官場走的順順利利,就一定要得到聖眷,沈閣老這最後一句話是提醒他要時刻做好準備。
見謝淵一點就通,沈閣老摸着鬍鬚笑了,心想怪不得二哥會收他爲關門弟子。
“很晚了,你且回吧!”
“是,學生告退。”
青石衚衕,書房內,姜明月正在給爹孃寫信,院門突然響了,她擡頭看謝淵回來了,暫放毛筆,站了起來,一邊往外走,一邊吩咐道:“蘋果,將醒酒湯端過來。”
謝淵看着走過來的妻子,從懷裏拿出帶回來的喫食,遞給她道:“我特意給你帶的,嚐嚐看喜不喜歡。”
姜明月沒想到他去參加瓊林苑,竟還不忘給她帶好喫的,這要是被其他進士發現,少不了會被他們詬病。
“謝謝相公!”姜明月心裏感動的不得了。
謝淵接過蘋果遞過來的醒酒湯喝了道:“衣服上都是酒,我先去沐浴換身衣裳,一會再過來陪你和孩子。”
姜明月‘嗯’了一聲。
“可需要我幫忙?”
“不用,酒氣有點重別薰着了你們。”
姜明月看男人進了後院,拿着喫食進了書房,她打開油紙包,看着裏面的糕點笑了。
她拿起一塊糕點,邊喫邊繼續寫信,只不過她將謝淵參加瓊林苑給她帶喫食的事也一併告訴了爹孃。
少頃,謝淵來到書房問:“在寫什麼?”
“在給爹孃寫信,將你高中的事給他們說說,也讓他們歡喜歡喜。”
“代我向岳父、岳母問聲好。”
“好!”
姜明月將最後幾句話寫上,放下了毛筆,伸手抱住了男人,聲音軟綿綿道:“糕點很好喫呢!”
謝淵輕輕摸了摸妻子的烏髮。
“你喜歡就好。”
“今日瓊林苑沒有發生什麼事吧?”
二皇子爲難他的事在謝淵看來,並不算什麼事,自然也就沒必要給妻子說了,他挑揀了一些有趣之事,和妻子講述了起來。
宮內,宋銘批示完所有的奏摺,喝了一口茶開了口。
“說說瓊林苑上的事。”
賴安從暗處走出來,不帶一絲感情的講述了起來。
第二天,謝淵領着新科進士入朝謝恩,從皇宮裏走出來的那一刻,他長出了一口氣,終於可以歇息一段時間了。
進宮謝恩後的第二天,禮部擬定了探親假,因謝淵是宛平縣人,回鄉假是三十天,而因他是新科狀元,賜翰林修撰從六品官,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負責修國史、記錄天子言行等。
第四天進士牌匾由禮部官員送入青石衚衕的同時,楊家、商家姻親那邊終於有了動靜,謝淵接到消息後,第一時間就告訴了妻子。
東方黑龍 https://power16888.com/
姜明月聞言精神爲之一震。
“他們行動了?”
這幾日她等的都有些着急了。
謝淵喝了一口茶:“這兩家倒還算聰明,時機把握的很好。”
“怎麼說?”姜明月不解地問。
“張重嶽的奏摺,十天前就已到兵部,但因爲殿試的緣故,兵部的人並未呈給聖上,直到三天前在大皇子的運作下,他的奏摺這才送到聖上的面前。
聖上看過奏摺後,直接給了戶部,讓他們商量決定最終給多少糧草。
這兩天兵部和戶部每日都在打口水戰,現在滿朝文武都在關注這件事,而楊家、商家的姻親,選擇此時上書,必然會第一時間引起朝堂上諸公的重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