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和美
以前皇家狩獵, 那都是先將野獸圍起來, 或是驅趕到一處, 專門給大家收拾。這回皇家的幾個人勇猛得讓他們不禁懷疑自己的眼睛。
甚至是十二歲的襄城公主都頗有巾幗不讓鬚眉之風。
太上皇帝甚是得意,他指著自己的獵物,對群臣道:“如今朕上了年紀, 身體不好,風采不及當年, 讓諸卿見笑了……”
他的獵物可不少, 甚至還有一只不大不小的虎。
眾臣忙否認,稱太上皇帝英勇神武不減當年。但是有年紀大的老臣心中頗覺尷尬。太上皇帝還做太子時,誰不知道他在狩獵一道上遠不如魏王?
或真心或假意, 開始有大臣向太上皇帝討教經驗。
太上皇帝哈哈一笑,也不藏私, 只說自己近來習武一事。在帳中休息時, 太上皇帝興致上來, 指了一名頗為壯碩的大臣, 要與對方比力氣。
所謂的比力氣其實不過是掰手腕。
那位大臣心裡正琢磨著要如何輸得漂亮。——既不能放水太明顯讓太上皇帝察覺,也得讓太上皇帝獲得勝利。
老實說, 這有些難度。
可惜, 當兩人手掌交握時, 他敏感察覺到不大對勁兒。他深吸一口氣,剛一發力,就被太上皇帝一下子將手掌扳到了岸上,發出“啪”的一聲響。
太上皇帝哈哈一笑:“哈哈, 羅愛卿,你也不必刻意隱藏實力。拿出全部力氣來。”
東方黑龍 https://power16888.com/
羅大人默默擦拭掉額頭的汗,異常誠懇:“臣惶恐。”
圍觀群眾略帶鄙夷的眼神,讓他心中窩火而又委屈。他沒有故意相讓啊,他不是屈意奉承,有心諂媚啊,他是真的不及太上皇帝。
不信,換你去試試!
羅大人擼起了袖子,活動活動手腕,再次與太上皇帝手掌交握。
……
這次輸得更快了。
太上皇帝拍一拍他的肩膀:“年輕人,這樣可不行,還沒朕這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力氣大。今日,朕就罰你多吃一碗野味!”
“臣遵旨。”羅大人只得應道。
太上皇帝環顧四周,將眾人神色盡收眼底,這才又轉向羅大人,皺眉道:“朝廷讓學的武藝,你都學過麼?”
“什麼?”不止是羅大人,其餘人等也一臉驚訝。
太上皇帝站起身來,說道:“朝廷派人傳授的武藝,諸卿身為朝中重臣,竟無一人去學麼?”
他說這話時,面無表情,語氣平平,但是莫名的就給人一種森然之意。
重大臣面面相覷,無一人回答。
——確實,朝廷派專人教百姓修文習武,他們身為朝廷中人,自然是知道的。但是他們還真沒把這事真正放在心上。歷來都是重文輕武,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。大家下意識地就以為朝廷的重點在於普及文字。至於武藝,他們都已經是朝廷官員了,難道還需要像山野村漢一樣,去揮汗如雨去學習嗎?
太上皇帝嘆了一口氣,緩緩說道:“這是當時的太子妃,現在的皇后娘娘在夢中經九天玄女娘娘傳授所得。或許不及仙人之術,但是強身健體不在話下。朕不過練了兩三年,結果如何,大家也都看到了……”
他也是一時興起,提起了此事。原本他挺謙虛地想著他沒比別人強上多少,但是結果教他意外了。
太上皇帝真情實感覺得武藝不學太浪費了,明明也花不了多長時間的。前兩年他還不覺得怎樣,這幾年越發覺得會些武藝挺好。
太上皇帝想讓大臣們明白他的苦心,不過他也明白這種事情勉強不得。他讓侍從將他的獵物收拾了,賞賜給大臣。
果真自己打的野味就是比較香。
……
出來打獵對謝凌雲而言,是一次頗為新奇的經歷。在宮牆外,看藍天白雲,看綠樹清水,這感覺著實不錯。只可惜不常有。
他們在外狩獵,只歇了兩日,就回宮了。
紀恆看出謝凌雲有不捨之意,笑了一笑:“你什麼時候想來,可以再來的。”
謝凌雲斜了他一眼:“罷了,反正我也不打獵。”她以後有空,還不如自己出宮走動呢。嗯,還可以帶著天天。
這次圍場狩獵時間極短,除了太上皇帝等人,大家都不算盡興。但這次狩獵,讓重臣漸漸形成一個共識,皇帝的家事,如非必要,還是不插手的話。
太上皇帝明明身體康健卻甘願退位,悠然自得地做自己的太上皇。皇帝明明是萬聖之尊,卻頗為懼內。皇后娘娘一介女流,卻能生擒敵國王子,做了萬千男兒都做不到的事情……
興許是他們與旁人不同吧?
現下皇帝沒有重用外戚,皇后也沒有要插手朝政的意思……或許大家可以不那麼急著出頭非要急吼吼地要皇帝廣開後宮?
反正皇帝已有子嗣,又不大歡迎旁人管他的家事,何必去龍頭上薅龍鬚呢?
紀恆發現這回狩獵歸來,上摺子請他選秀的人漸漸少了。他悄然鬆了一口氣,心想:果真大家沒那麼閒,不會眼睛不眨地盯著他的後宮。
這正合他的心意。
尋常人家的幸福,其實也挺好的。他和阿芸,完全可以像民間夫婦那般,一處坐臥。
紀恆的祖父還在世時,曾規定三年一選秀,紀恆的父親繼位後,尋了藉口沒再延續。到紀恆時,群臣不提,他也就不提。群臣提起,他則也找藉口推了。
初時紀恆還找一些冠冕堂皇頗為正經的理由。諸如“民間尚有困苦之百姓,朕實在無心選秀”、“今年黃河發洪水,民不聊生,無心選秀”……
後來,他也懶得找理由了,直接隨口說一句“昨夜做了一個夢,先祖說後宮不宜添人”就打發過去。
誰還敢質疑大齊的先祖不成?
皇帝的態度太明確了,能在朝堂混的,不會沒有這點眼色。
紀恆剛繼位前幾年時,有不少臣子還熱情滿滿地建議選秀添人,與紀恆鬥智鬥勇,或是表明自己堅守祖宗規矩。後來大多數都累了、倦了、放棄了。
大齊幅員遼闊,人數眾多,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,還真沒那麼多功夫盯著皇帝的後宮那一畝三分地。
歷來皇帝充實後宮,不過就為那幾個目的:平衡朝堂、綿延子嗣。——反正皇帝肯定不好色,即使好色,那也是有原因的。
至於平衡朝堂,如今朝堂還算穩定,並無朋黨之說。至於綿延子嗣,皇帝大婚後,已有一位皇子。
大皇子為人聰敏,且頗為康健,小小年紀就顯示出非凡的本事來。
聽說皇后娘娘又一次有孕了。帝后恩愛和諧,想來皇嗣肯定不缺。
若朝堂和皇嗣都無任何問題的話,那也確實不必多事。
這幾年,有太上皇帝和皇帝兩尊大佛鎮著,朝中一切正常。
謝凌雲初時不管後宮事,她雖然拿著皇后印,但是只是在最後關頭用印而已。宮中的瑣事,由幾個閒不住的太妃娘娘商量著來。
不過在後宮待的久了,耳濡目染,一些事情,她也能處理。畢竟當年未出閣時,管家之道,她也學過的。
身為後宮之主,她自然不用事必躬親,只需要統籌大方向就行,具體事宜自由下面的人負責。好在皇后娘娘名聲在外,無人敢欺瞞於她。
還未成親時,謝凌雲曾想過等她嫁給紀恆後,可以閒了就換成男裝在街上閒逛。就算不能行走江湖,也能在京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。
可是,真成了親,她才發覺也沒那麼容易。誠然紀恆不束縛她,她想出宮,無人管得住她。但她自己出宮幾次後,也覺得無甚趣味。
她有不少要忙碌的事情,她要修改武功,她要教宮人武藝……後來她有了孩子,孩子更是吸引了她的注意力。
一時間,她覺得沒有什麼比天天更重要,甚至紀恆在她心裡都退了一射之地。
她每日忙碌,有時自己都忘了自己想要出宮的事情。不過,閒下來時,她會帶了天天到外面走走。
她不想天天就這樣在宮牆內長大。
紀恆知道她的日常,並不干涉。有時候,紀恆政事不忙,也會陪了他們一起出去。
用紀恆的話說,他們這是到宮外去躲清閒。皇宮很大,但是比起外界,終究還是太小。
天天三歲時,謝凌雲再次有孕。紀恆頗為興奮。
這一次,從太醫確診開始,紀恆就嚴盯緊守,每日不忘叮囑她,什麼該做,什麼不該做……
謝凌雲忍不住道:“好了好了,我知道了,你倒比阿娘還囉嗦一些。”
紀恆一噎,半晌方道:“說我囉嗦,我這是為了誰?”
謝凌雲笑笑,柔聲道:“為了我,為了我。你繼續說吧,我都聽著呢。”說著笑意盈盈,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姿態來。
這幾年在宮裡,不知不覺中,她的性子也改了一些。而且她心中既然有紀恆,她也就樂意說話要紀恆開心。——他對她很好,每日也累,她又何必惹他不快,自己也難受呢?
過日子嘛,開開心心多好。
反正她一直以來都知道該怎麼對自己在乎的人好,怎麼讓自己在乎的人高興。
他們成親多年,除了剛成婚那兩日,後來就沒紅過臉,沒拌過嘴。這固然是因為紀恆體貼她,尊重她,這也跟她自己有關。她心裡自有一套跟紀恆的相處之道。
謝凌雲雖然會武功,但內心還是偏柔軟。如非必要,她甚少與人爭執。
她跟紀恆是少年夫妻,感情原本就深厚,後來共經不少大事,感情更進一步。兼之他們中間又無其他人插足。成親數年,感情只增不減。
謝凌雲第二次有孕時,薛氏進宮陪伴女兒,小住了幾日,終於放下心來。——她之前總覺得阿芸單純憨直,又莫名任性,擔心阿芸長不大,不適應後宮。但是就近觀察幾日,她發現她自己多慮了。
或許阿芸這一輩子都學不會長袖善舞,也不是那種八面玲瓏的人。但是阿芸身居高位,需要應付的人原也不多。而這幾人中,太上皇帝對阿芸很是喜愛,就跟對自己親生女兒差不多了。皇帝紀恆更是將阿芸當成了心頭寶……
其實,也沒什麼可擔心的,不是麼?
薛氏感嘆道:“阿芸是有福氣的,比娘有福氣。”
謝凌雲只是笑:“誰說的?阿娘才有福氣,不然怎麼會有我這般好的女兒?”
謝凌雲初時內心深處不大樂意聽別人誇讚她有福。她這一切又不是老天給的,怎麼算是有福呢?不過後來年紀漸長,她逐漸也接受了這個說法。武功是前世就學的,可以不算,這輩子有父有母有紀恆,可不是她的福氣麼?
薛氏只作不曾聽見女兒的話,只暗自祈禱,願這一次阿芸再生下一個皇子。
不是她不喜歡女孩兒,只是阿芸如今身份特殊,皇子總是不嫌少的。
或許是薛氏的祈禱沒起作用,謝凌雲這次懷胎十月,分娩時卻是一個小公主。
薛氏心中遺憾,只好寄希望於下一次,但是宮中幾位主子卻頗為歡喜,尤以太上皇帝為甚。
太上皇帝有了孫子後,就盼著有個孫女。尤其是小公主剛出生時白嫩嫩、胖乎乎,頭髮濃密,比天天剛出生時好看多了。
紀恆也很喜歡這個女兒。在他看來,在皇家,長子和次子之間最好有個年齡差。這胎是女兒挺好的。
他笑著問謝凌云:“姑娘的乳名叫什麼好?”
謝凌雲眨了眨眼,遲疑了一下,答道:“星星?”
“嗯?星星?”紀恆一愣,“為什麼叫星星?”
謝凌雲搖頭:“不為什麼。就是突然想起來的。你問我叫什麼好,我就說叫星星啊。”
她原本想叫辰辰的,可是那次紀恆說了,不能叫紀辰,跟紀忱同音不好。那就叫星星吧。
紀恆笑笑:“也好。”
於是大公主的乳名就定成了星星。她長大後想了好久,也沒想到她怨念了十多年的乳名是這般來的。最開始,她還想當然地以為是因為她出生在夜裡,那夜的星星特別亮,她才得了這個名字呢。
不得不說,這是一個美好的誤會。
生下一子一女後,謝凌雲的生活比先前更忙碌些。不過,有奶娘嬤嬤,她也不會忙到哪裡去。星星兩歲時,謝凌雲還又改了一套槍法。
但是這次因為有兩個孩子,她也不好再去軍營親自傳授,就在宮中,教給小南小北等人,再由他們傳給軍中將士。
京畿大營、邊關大營、其他各處營地……
這幾處軍營都見識過皇后娘娘的威力,聽說是她新教的,無不認真學習,反覆演練。
軍中士兵進步很快,但是民間百姓的一年兩年,效果還不甚明顯。
只是紀恆在做監國時,曾下令民間百姓學讀書武藝。後方便教學,乾脆在民間增設學堂。學堂學子學藝的內容由四書五經增添至文學、武學……後來隨著發展,又出現算學、農學等。
數年後,夷狄單方面撕毀合約,再次找了藉口南下。
然而這一次,他們初一進攻,就被打得落花流水,落荒而逃。
捷報傳至京城,紀恆哈哈一笑,下令重賞三軍。他急著向阿芸分享這個好消息。
當年他們就曾說過,當時與夷狄作戰難分勝負,可是再過幾年,夷狄就不再是他們的對手。事實果真如此。
謝凌雲知道後也很高興,但同時她又有些遺憾:“可惜民間武藝還是不大行。”
她最初的本意是要軍隊不懼外侮,百姓身體康健。前者現在看來是做到了,可後者效果不大理想。
紀恆安慰她:“反正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一點一點,總會變化的。”
謝凌雲笑笑,點了點頭。她心裡還有一件事,那就是她其他的功夫。她沒找到幾個真正讓她放心將一身武藝盡數傳授的人。
畢竟這裡不同於她的上輩子,若真有人學了她的武藝,絕對可以無敵於天下。可那人若為善,也就罷了。若為惡,那就太可怕了。
對挑選徒弟這一點,謝凌雲極為慎重。
紀恆又道:“不過,再過幾年,應該會能看出效果。”
謝凌雲“嗯”一聲,點了點頭。
這回大勝,紀恆雖然不明說,可是朝中大臣多半也知道皇后娘娘功不可沒。誰不知道皇后娘娘教導軍士武藝的事情?以前軍隊戰鬥力如何,大家心裡隱約也都有數。
儘管不少大臣都對太上皇帝所說的“皇后謝氏是九天玄女娘娘的親傳弟子”一說嗤之以鼻,表示不相信,但是他們又找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釋,也就勉強接受了這一說法。
不過在民間,這種說法幾乎要佔據了主流。
謝凌雲不知道的是,她在民間威望極高,甚至還有人將她神話,彷彿她真是九天玄女派下界來振興大齊的。
這是天祐大齊。
謝凌雲只是從襄城公主那裡,得了一些以她為原型的演義、話本。最開始,她看得認真,還受了一些影響,再後來,完全就當作是看不相干的故事了。
那些話本子裡都將她描述得極為厲害,而且是文采武功俱都十分出色,完全可以說是美化了的她。
唯一讓她不滿的是,每每話本子裡都要給她和紀恆中間添那麼一兩個人。或是她根本不存在的妹妹,或是什麼狐妖豔鬼之流。而且還都要她溫柔大度,要主動給紀恆選妃納小。
這教她啼笑皆非。她甚至懷疑,是不是在那些寫話本子的人眼裡,她只有主動給紀恆納小才算是賢德,才算是完美?
紀恆對此只是一笑:“理他們做甚?不過是些不入流的話本子,教人解悶的。阿芸真該在意的,是後世史書的評價。”
“史書?”
“是啊,阿芸在史書上肯定有濃重一筆。”紀恆笑笑,“後人評說,那才是阿芸該在乎的。”
謝凌雲卻道:“史書麼?其實也沒什麼。”她自己無愧於心就好了。是非功過,後人評說,她又不會知道。
她慢慢啜了口茶,狡黠一笑:“紀恆——”
“嗯?”
“我有沒有告訴過你,我最在乎的是你?”
“……”
謝凌雲看著他,微微歪了歪頭,她並不在乎旁人評價,她如今在乎的是她的身邊的這些人。
好在,她在乎的人都很好。